五大城市群探路“氢能”燃料电池汽车迎利好

文章来源:网络   阅读量:9371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0-24 08:48

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以燃料电池汽车为代表的交通领域成为重要突破口。《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获悉,我国五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加快推进,核心技术不断突破,氢能产业链逐步完善。在一系列利好条件下,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交付运营迎来密集期。但值得注意的是,氢能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应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努力。

燃料电池汽车的密集运行

每天,上海石油卫青油氢建设站都会迎来一批特殊的“绿色品牌汽车”,这是最近投入运营的中国首批燃料电池网汽车。目前这批只有80辆,在虹桥机场周边跑,预计年底会增加到200辆。

这是我国氢能加速应用的一个缩影。2021年8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启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的通知》,同意启动北京、上海、广东提交的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工作。2021年12月,河南、河北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相继获批,全国形成“3+2”燃料电池汽车示范格局。

作为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的龙头城市,北京建设的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起步区已于今年3月建成投产。目前南区项目一期也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内完工,扩建园区的测试、车间、办公用房。示范区二期、三期正在同步规划设计,为后续项目提供空间保障。

“我们从特殊政策、产业联盟、第三方检测认证平台、标准制定等方面为氢能产业构建了完善的生态链。”北京市大兴区经信局副局长任介绍,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已推广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大兴区推广近600辆,覆盖旅游大巴、扫地车、重卡等多种应用场景。

氢电研究院发布的燃料电池汽车数据库显示,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第一年,五个示范城市群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为2590辆。

川财证券的报告指出,在地方政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国内燃料电池汽车交付运营迎来密集期。2022年第三季度,共交付1346辆燃料电池汽车,其中1000多辆在五个示范城市群投入使用。作为目前氢能在整车应用中比较成熟的领域,其产业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和销售持续高速增长。2022年9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83辆和202辆,同比增长18.1%和16.8%。1-9月,燃料电池汽车产销2000辆,同比分别增长1.7倍和1.3倍。

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除了政策支持,加快核心技术突破是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的重要支撑之一。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以燃料电池系统为核心的全面集成的氢能产业解决方案。自主研发生产的氢能发动机产品功率覆盖30千瓦至240千瓦。”北京易华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部副总监包说。

园区内另一家国产氢发动机RD及制造企业北京李文科技有限公司也通过自主研发打造了一系列燃料电池产品及其核心零部件,不仅应用于商用车、工程机械车,还延伸至移动电源、分布式电站等非车辆领域。

“我们的燃料电池发动机技术比较成熟,规划产能是每年2000台,而空气压缩机目前可以达到2万台的产能。”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左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据了解,目前已有139家企业在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注册,初步形成了完善的氢能产业体系。“氢燃料电池八大核心部件技术基本实现了国内自主化,目前还在不断迭代升级。”任透露。

包括左在内的商界人士也在实践中感受到了这种变化。早些年,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和材料大多从国外进口。现在除了功率半导体等部分产品外,公司采购的零部件基本实现了国产化,供货速度进一步加快,关键原材料成本不断降低。

基础设施的高级布局

作为氢能产业链中的关键一环,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不容忽视。

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日用加氢站,有8台加氢机,16支加氢枪。日加氢能力可达4.8吨,每天约有上百辆氢车来此加氢。加氢站的氢气也可以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占地1500平方米的氢气相关检测中心。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已建成270余座加氢站,约占全球总量的40%,居世界第一。

但相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氢能的能源补充保障仍显不足。“目前,我们的主要限制是基础设施。如果加氢站能跟上,燃料电池会出现爆发式增长。”左林说。

记者注意到,目前很多地方都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是重点之一。例如,在最近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唐文侃透露,将出台加氢站专项规划,布局适度超前。2025年将建成70座以上各类加氢站并投入使用,实现重点应用领域全覆盖。

“十四五”期间,广东省建成300座加氢站,其中示范城市群超过200座。各级财政对加氢站建设的补贴最高可达500万元。对在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建设的加氢站,按照压缩机12小时额定工作能力不低于1000公斤和500公斤两个档次,分别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的固定建设补助。

业内人士指出,氢能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技术、成本、基础设施等制约其发展的问题正在逐步改善。但预计2025年后会有重大突破。毕马威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康雍发布的报告显示,氢能有望在交通领域率先商业化;绿色制氢、氢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加氢站设备国产化将成为氢能产业的热点;氢能区域产业布局迅速形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精选图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