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文化综艺牢牢把握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不断强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观众的文化认同。对于观众来说,观看这样的节目也加强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综艺节目一直是电视节目创新的重要阵地,这里有讲座,有段子,有悲欢离合,有知识观的传递与重构。当前,综艺节目发展中的一个显著现象是,文化综艺节目中的中国文化特色不断被宣传,并在这一领域建立了“想象共同体”,最终成为强大的知识观系统输出,使得综艺节目走出了娱乐“丛林”,走上了一条风光无限的创新之路。
1983年,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编排开创了中国电视综艺的先河,引发了中国电视媒体内容和表达方式的重大变革。在那个时代,综艺节目有着令人耳目一新的形式,获得了充分的社会关注,在娱乐大众、塑造生活方式、传递文明价值观方面显示出独特的意义。90年代,电视台的节目制作能力显著提高。央视推出超级综艺、东西南北、屈原杂谈等节目。,丰富了综艺节目的形式,使综艺节目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此后,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将娱乐推向了巅峰,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普及了婚恋社会学,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得胜者得天下》一度成为一种时尚。然而,综艺节目的繁荣也伴随着社会各界的严格审查和批评,如“落入娱乐陷阱”、“低俗趣味”等。2011年开始出台“娱乐限制令”,减少综艺节目播出时间,在政策上规范综艺节目。
一方面,综艺节目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深厚的观众基础;另一方面,综艺节目制作的市场化使其充满活力,需要明星嘉宾和广告品牌出现在这个平台上来获得关注。总之,综艺节目在平台内容体系中早已不可或缺,其不断的创新发展在底层逻辑中充满了力量。那么,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综艺节目应该如何健康发展?
电视人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近年来,电视荧屏上的文化综艺节目蓬勃发展,口碑和社会影响力都相当不错。很多优秀的原创文化综艺节目都造成了破圈传播,“不仅打破了文化节目曲高和寡的传统印象,也改变了过去娱乐综艺节目霸占荧屏的局面”。在这张长长的答卷上,诸如汉字听写大会、成语英雄、中国好诗、中国诗词大会、中国灯谜大会、国宝、经典中的中国、中国李、中国音乐、长城等节目。各有异彩,展现了文化的奇妙力量。创新、精心编排、生动演绎的文化综艺节目成为电视综艺节目跨越“娱乐陷阱”的主要类型,也是综艺节目迭代升级的一个证明。这些文化综艺节目凭借深厚的人文价值背景和丰富的节目表现赢得了观众的审美认同,在构建知识观、普及人文科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纵观世界各国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最早的综艺节目是20世纪40年代末美国的德萨科明星剧场和小城大人物。在这两档节目中,娱乐明星的表演被引入电视,导演结合场景,加入解说,被视为电视节目形式的重大突破,电视节目娱乐化的发展之路由此开始。虽然综艺节目在各国经历了很多形态上的变化,但娱乐化的追求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这使得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停滞不前。
近年来,中国电视综艺节目努力走出了一条本土化之路,形式不断变化升级,找到了创新之路。2013年,央视《汉字听写大会》和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的热播,掀起了一股原创文化节目的热潮。随后,河南卫视的成语英雄,河北卫视的中国好诗词,云南卫视的中国元宵等节目相继推出。他们分别在灯笼上画漫画猜成语、背古诗、解谜语,生动地展示了传统文化的丰富魅力,形成了独特的电视文化现象。随着文化综艺的兴起,综艺的内容不再停留在娱乐表达的层面,而是基于文化导向和知识赋能。
2013年,《关于积极推出原创文化节目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通知》下发,号召各广电机构特别是电视综合频道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借鉴《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的有益经验,在生成中不断创造智慧,积极推出以弘扬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的的原创文化节目,对创作中的正确导向和文化品位提出要求和期望。这份通知成为推动文化综艺节目蓬勃发展的重要推力。
这些文化综艺牢牢把握文化和知识的传承,不断强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观众的文化认同。对于观众来说,观看这样的节目也加强了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从《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大智慧》,再到展现中国作为“礼乐之乡”文化血脉的《中国礼·中国乐》,文化综艺节目以全新的姿态向观众传递优秀传统文化,承担起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山东卫视《中国礼·中国乐》展现了中国的传统仪式,如相见、婚礼、吃喝、尊师、成年等。湖南卫视《欢乐岁月读书会》以“把有传承价值的东西转化为传播价值”为节目宗旨,通过音乐剧、话剧等多种形式,对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进行“青春学习”。演出结束后,还设置了“答辩”环节,让观众通过嘉宾和专家的问答,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中国文化的共同基因,文化综艺节目将各个年龄段的观众吸引到媒体平台,从而完成了一种仪式化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实际上都参与了节目的生成,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了文化的共享和意义的重构。文化综艺节目的内容到达观众的最佳方式是分享、参与和互动,而不是发送和传输。媒介技术的发展为这种共享空间和场景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因此,文化综艺节目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而是基于文化来分享情感和信仰,从而巩固社会的共同价值观。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既有语言、文化典籍、科技、文学艺术等有形的物质文化,又兼容包括哲学宗教、道德伦理、民族气质等无形的精神文化。受制作能力的制约,传统文化在综艺节目“娱乐为王”的时代未能大放异彩。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强化了电视视听感官的外延,另一方面也创造了电视艺术新的审美景观,由此,文化综艺节目创新性地融合了科技与文化,引领观众在科技审美中领略艺术之美,打造了一场视觉文化盛宴。
早期的央视文化综艺节目,比如《百家讲坛》,现场只有一个讲台,现场或者电视机前的观众只是静静的听着嘉宾的故事,依靠想象进入他们所描绘的世界,获得知识和观点,就像听书一样。今天的观众不再需要依靠想象力,科技的力量引领他们沉浸在故事中,享受电视技术带来的多样化体验。比如河南卫视的《奇妙的节日之旅》系列,以中国的传统节日为切口,运用抠像、3D、VR、AR等技术。把传统文化的壮美展现在大银幕上,包括龙门石窟前的龙门金刚,千里江山图中的唐宫仕女..
在央视推出的众多文化综艺节目中,科技与文化的有机融合一再展现出不同寻常的魅力。诗画中国运用XR、CG、3D、全息影像等技术,融合水墨画、写意画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将节目舞台变成诗画中的“奇观世界”。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诗词比赛中,舞台背景会呈现一系列诗意的画面,让观众“亲临”诗词之地,真切感受诗词之美。在《国宝》中,媒体技术通过技术手段再现了过去难以见到的国宝,呈现了国宝过往的人生传奇。“沉浸式”场景体验有助于观众构建共同的文化记忆。
文化综艺节目除了将观众聚集在集体空间之外,还在互动交流环节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共享的互动平台。比如《见字如面》选取相思、陪伴等热点话题,在播出前就引起观众在微博、知乎等平台的讨论。观看时,观众可以通过弹幕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节目结束后,各大社交平台相关热点话题的设置也引起观众的广泛参与和讨论。
文化综艺在“剧本杀”、“狼人杀”等新娱乐形式的启发下,在制作上有意识地争取年轻观众,在跨界联合的道路上推陈出新。比如今年7月,山东卫视将热门话题“元宇宙”与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相结合,推出节目《戏曲宇宙》,在节目中感受戏曲文化的魅力,并加以传播。河南卫视今年9月推出首档“推理文化综艺”。《中华文明》,以历史上的“未解之谜”为线索,深入三星堆、唐代长安城、秦始皇陵、敦煌、南海一号、殷墟等考古遗址,在历史谜题中寻找真相。节目融入了CG特效、民族动画等技术手段,以科技呈现艺术,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新的边界;致力于年轻化的叙事方式,升级节目质感和叙事逻辑,用年轻的语言致敬中华文明。
总而言之,当下电视文化综艺节目的主旨符合传统文化复兴的历史潮流,也找到了自己独特的表达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娱乐至上”的制作路径,带来了电视综艺节目令人耳目一新的繁荣,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最新内容
精选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