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天花板”为技能人才培养架“立交桥”

文章来源:网络   阅读量:9278   
字体:
发布时间:2022-10-23 18:22
打破“天花板”为技能人才培养架“立交桥”

这几天,上海的职业教育捷报频传——代表中国参赛的上海市科技学校教师邵获得2022世界技能大赛专项赛细木工项目金牌,这是中国在2022世界技能大赛专项赛中的首枚金牌;仅一天后,上海出版印刷学院的顾老师获得了平面媒体技术项目金奖。

近年来,上海职业院校的师生在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六枚金牌。另据统计,近年来,本市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7%,用人单位满意度也超过97%。学生毕业后三年内职务晋升比例超过40%,平均起薪稳步上升。

2014年以来,上海构建了“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上海特色的区域性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在,它打破了止于学院的“天花板”,搭建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立交桥”,形成了“纵向贯通、横向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现有职业院校在校生20多万人,规模逐年扩大。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上海将新建10所左右紧贴区域和行业需求的五年制高职院校,目前已建成9所。同时,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加快职业本科院校建设,不断优化职业教育专业布局,紧密对接城市产业版图。

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抢手货”,为“技能社会”提供支持

任培强,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担任机械加工工艺师,技能技术双通道集成带头人。由于工作出色,他还获得了上海五一劳动奖章。在工艺美术系,任培强凭借过硬的技术水平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博士不相上下。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秘诀是什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上海工业技术学校校长张维刚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学校与上海航天、上海电气等十余家企业开展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培养计划,为高端企业输送大量一线技能人才。2020年底,学校与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下属的上海航天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共同投资5200万元,建成占地6000多平方米,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等功能于一体,面向长三角乃至全国开放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记者获悉,上海围绕重点行业建设了116家产教融合企业,组建了产教融合联盟,完善了产教融合企业认证体系;校企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试点专业61个,涉及加工制造、交通运输、轻纺食品、旅游服务、商业金融、文化艺术6个专业领域,行业和企业参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全过程。

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学生和家长对职业教育认可度的提高——从中考“失败者”的被动选择,到越来越多的学生出于兴趣和职业规划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上海56个五年制职业教育专业招生一直居高不下。然而,学生“入口”的生态变化使得职业教育发展进入良性循环。

今年秋季学期,上海南湖职业技术学院智能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组406名新生成绩均高于区内实验示范高中录取分数线。南湖职业学院作为一所新型的五年制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很有讲究,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民生急需领域。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婴幼儿护理服务与管理等。学校提供的都是紧缺的技能型人才。“以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2026年第一批毕业生走向市场的时候,正是上海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鼎盛时期。”院长朱告诉记者,现在像当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上汽通用等作为校企合作单位的企业,都开始从学校“预定”毕业生。

目前,上海唯一一所进入国家本科职业教育层次的试点高校——上海中侨职业技术学院,今年迎来了首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开门红”,实现了100%就业。

上海市教委职教处处长马建超告诉记者,目前上海职业院校共有1400多个专业。下一步,上海职业教育还将着力强化本科职业教育的引领作用,强化专科职业教育的支柱作用,夯实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作用,通过数字赋能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上海建设技能型社会和学习型城市提供坚实基础。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精选图集

--
--
--
--
--